。
关于开膛手的年龄身份猜测众说纷纭,至今是一个谜团,笼罩在伦敦雾气之中。有人说他活了一百岁,有人说他活了五十三岁,总之大概率是一个长寿的人,而江雪律今年十六七岁。
这不是一个短期内可能结束的天赋,应该十分的稳定,不会昙花一现。
江雪律死了这颗心。
经过这段时间的测试,“稳定性”得到了验证。接下来是梦境和闪回片段,江雪律发现,如果是他做噩梦。梦境里一般是大案或者性质极为恶劣的大案。
而片段闪回,可能是见到了人或事物。他在孟冬臣和罗明身上,第一眼就看到了犯罪闪回。
孟冬臣身上只有一小片段闪回,罗明是一整段完整如同犯罪电影般的闪回。
江雪律昨天回到家后,努力思考其中的差别,他提笔写下个人的猜测:也许孟冬臣不是当事人,而罗明是当事人。
越是与案件有直接联系的人,犯罪信息越完整。
至于“犯罪中止”,这是昨天下了晚自习后,江雪律回到家沉吟许久的一点。
高中生的理解有三种意思,一种是命案将要发生,他前去提醒,比如陈莎莎案,他保住了那可怜女子的一条性命。
第二种是一个人他本性不坏,只是在逼迫中、无意中堕入了幽暗,如果江雪律及时阻止,也许悲剧就不会酿成。
最后一种是命案已经发生,他去信,可以防止对方一错再错。比如罗明的父母。
江雪律不知道,自己能否阻止成功。
江雪律曾经看过一部外国大导演拍摄的电影,大多数内容已经淡忘,只记得电影里的一个实验:如果从高处推动一个小球,小球会因惯性,滚动落地,可犯罪行为真的会像小球滚动一样必定发生吗?
小球会落地,可人是复杂多面的。
江雪律认为犯罪行为是有可能中止的。
接下来是警方与罗父罗母的博弈时间,罗明还在努力回忆,警方这里也在寻找直接证据。
办公室门被推开了,蒋飞走了进来,脸色十分凝重:“我们现场勘查人员,已经快把现场掘地三尺了,也没发现任何线索啊,这个报案人是不是说错了?”
他也不过随口一说。
毕竟怀疑一个画像栩栩如生、连姓名都写下来,似乎有点神通的报案人,不如怀疑他们是不是没长四只眼睛、六只胳膊,领悟不出报案人的深意。